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失荊州的嗎?
水鏡
32424
3
複製本篇連結
2017-11-8 14:19

「大意失荊州」今天已經成為一個成語,
也成為關羽一生洗刷不掉的污名。
這個大意,
失去的不僅荊州這塊地盤,
還有關羽的命。
那關羽真的是因為「大意」而失去荊州嗎?
《三國演義》中者羅貫中著力將關羽這個人物形象,
刻畫成繼呂布後的三國武藝第一人,
頗有「武聖」之風。
不過羅貫中同時把關羽忠勇自負的性格加以誇大,
如諸葛亮問關羽若曹、孫同時來侵,
關羽回答要分兵拒之;
以及關羽不滿馬超授官而起妒,
改寫為要入川與馬超比武;
關羽拒婚時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等等,
這些都誇大了關羽的自負印象,
更強化大意失荊州這可能。

在正史《三國志》中,
關羽也有剛愎自用、驕傲自滿的個性。
馬超來投劉備時,
關羽致書諸葛亮問馬超如何,
諸葛亮回函寫著:「馬超文武雄才,一世之傑,不過最多可和張飛比肩,哪能跟美鬚公飄逸絕倫相比。」
諸葛亮這馬屁讓關羽實在太開心了,
關羽將這封書信傳閱給所有賓客看。
而當劉備晉封漢中王,
要把黃忠提升為後將軍,
諸葛亮還提醒劉備說:「這樣把黃忠升起來,馬超、張飛看過他的功勞不會說什麼,可是遠在荊州關羽會不會不服?」
劉備說:「吾當自解之」
果然消息到荊州,
關羽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是憤怒大喊:「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!」
這些都顯示關羽已經過度自滿,
心胸狹隘這些問題。
而最大的問題就是,
作為荊州守將,
即使不能交好吳國,
起碼也不能交惡孫權?
但關羽在孫權遣使為子求婚一事上,
反應太激烈,
「羽罵辱其使,不許婚」,
搞的孫權灰頭土臉下不了台。
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前,
更說「如使樊成拔,吾不能滅汝﹝孫權﹞邪!」。
所以縱然襄樊之戰,
關羽斬龐德、擒于禁、圍困樊城,
威震華夏,
依然沒有重視蜀吳聯盟的脆弱。
可見關羽從來沒有把孫吳的威脅放在心上,
在他眼中只有打垮曹操後,
隨手就可消滅孫吳。

關羽忽略了,
蜀漢在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奪漢中看起來情勢正好,
其實也是最危險的時候。
蜀漢在連年征戰下,
國力始終沒有恢復,
漢中大戰雖然獲勝,
但也還需要大軍駐守漢中,
一但荊州有事根本沒有援軍可派。
關羽在此時北上襄樊,
完全就是忽視蜀漢的戰略弱勢,
漢中、荊州一帶曹魏都屯駐重兵,
東邊孫吳更不是可靠的盟友,
在這種情況貿然北伐,
完全就是自殺行為。
所以關羽失去荊州不是大意,
是其缺乏戰略眼光和政治智慧的結果。
四處樹敵的結果就是被圍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