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操的親戚麥計較:三曹兩夏侯】
史前文話
話說三國(第二部完)
7282
1
複製本篇連結
2019-4-10 10:00

嚴格說起來沒有曹純,而是曹爽跟其他七個人被陳壽並做一傳。
我是覺得吹太大,其實就是八個曹操的親戚五十。
而這裡面曹真曹休曹爽跟夏侯尚,都是第二代將領。
所以真正幫助曹操在官渡之戰跟崛起期站穩腳跟的,只有三曹兩夏侯。
曹操到底是不是本姓夏侯,是個大家樂此不疲的話題。
我比較能接受的說法,是曹家跟夏侯家本來就有姻親關係,以至於曹操非常重用夏侯惇。
這陳壽說的。
夏侯惇的故事不算多,來來去去就是那些,有興趣也可以看看柳豫大大的【常敗將軍夏侯惇】。
在曹操軍中,夏侯惇的定位其實是太守級,在一個模糊地帶。
他既不是能鎮守一方的大員,也不是像五子良將這種性感手槍的子彈。
經歷了初期幾個曹操核心郡治的太守,在官渡之戰開展時,夏侯惇則是擔任河南尹。
袁術篇有提過,河南為京師所在,不設州牧,河南尹就是最高行政長官。
原本河南兵權主屬大將軍,分治各禁軍。可是曹操把京師給遷了,夏侯惇自然也沒有禁軍可領。
但曹操在官渡打爆袁紹後,原本給袁紹的大將軍當然要收回,這時曹操推薦夏侯惇上任。
東尼兄,不敢收。
後來他也沒有接任什麼我們常見的高級將軍,反而是領了一個伏波將軍。
光這樣看好像跟那些五六品將軍沒什麼差別,不過伏波將軍也是專有名詞。
漢代可查的只有兩個伏波將軍。
伏波將軍的意思是什麼呢?其實是指肩負平定南方之責的將軍。
曹操當時河北已經打得七七八八,準備對荊州用兵。
而他把這個重責大任交給夏侯惇,種田種了五六年的行政大師夏侯惇。
果不其然,夏侯惇的南征之行,在博望坡就吃土了。
對了,其實當時荀彧跟曹操說,現在還不是南征的時候。可以先陳兵於明顯處,把敵人引誘出來。
所以關於曹操讓袁譚袁尚兄弟內鬥的計謀,應該荀彧頭上也要算一筆,不單單是郭嘉。
但到了河北全部打完,夏侯惇是封戶最多的大功臣。
我一秒想到魯肅。
事實上夏侯惇跟曹操的交情,確實可比魯肅孫權,甚至劉關張。
到底為什麼夏侯惇有那麼大的魅力?
夏侯惇有一個比較不為人知的故事,是他曾經去幫曹操說服田疇。
在田疇家住了一晚,隔天要走的時候還拍了拍田疇的背。
拊背這個動作在三國志裡頭只出現過三次。
一次是曹操拍程昱的背。
一次是魯肅拍呂蒙的背。
還有一次就是夏侯惇了。
去你家裡住一晚跟這種親密的動作,看起來是表現夏侯惇跟田疇感情很好。
可是魯肅拍呂蒙的時候,他們可沒什麼交情。
曹操拍完程昱,程昱就趕快辭官了。
等一下……你是不是以為我要說,夏侯惇跟曹操有一腿之類的?
有時候在斟酌陳壽的用字,我們應該要盡量避免用現代的思想。
拊背這個字眼在史記也出現過。
其實不是親密的拍背用法。
而是武俠小說中常見的,制住後心。
就情境來說,三國志這三次當然不是雙方正在比武決勝負。
但陳壽其實很可能有這個暗示。
甲方在這次對談中,完全站在上風了。
程昱因此知道曹操要壓制他,先行投降。
呂蒙本來就是去獻上赤誠,肚子都攤開了還怕露背嗎?
而田疇則是哭著跟夏侯惇說真的沒辦法。
這邊主要是突顯田疇這個人的節義氣度,而夏侯惇出馬仍不能說服他,曹操也接受了。
五短必有一長,夏侯惇的特殊技能,可能就是「交涉」。
所以讓他治理地方,他能夠撫平紛爭,使事務能夠順利進行。
事實上,回頭看當年夏侯惇會被詐降將領挾持,不就正是他在進行交涉的指令嗎?
可不管他的談判技能有多高,面對詐騙集團還是會失靈的。
更特別的是,夏侯惇是個有膽烈之氣的人。咳,所以才會獨自去受降。
面對兵痞流氓的時候,不是光靠你有好腦袋好計策就能讓他們聽命的。
尤其曹操早期手下都不是受過訓的正規兵,要讓這些人服從接受訓練,不能靠荀彧這種謀士。
需要勇士。
夏侯惇的分類,我想勇士是最適合他的。
有勇的士人。
裴松之在孫策傳的註記中還有這麼一段。
案夏侯元讓與石威則書「袁紹破後也。書授孫賁以長沙,業張津以零、桂。」
後來孫賁跟張津都沒有領到這兩塊地,但我們或許可以看出,夏侯惇確實有在這種交涉談判的地方出力。
某方面來說,也有人認為就是因為這個授予,才讓張津持續對劉表用兵。
畢竟孫賁後來也領了朝(曹)廷(操)給的將軍職,並且長期與長沙對抗。
計謀未必出於元讓,但執行面上夏侯惇看起來是有份的。
夏侯惇分擔政務、帶兵、交涉……或許還包含了招募人才。
曹操下揚州徵兵時也帶著夏侯惇。
可說在荀彧出現之前,曹操最好使的多功能型小幫手,就是夏侯惇。
所以即使他不擅長打仗,在軍隊中仍具有核心地位。
可敗仗吃得多了,也是沒人會服他。反正後來人手也多了,就多搭配幾個良將給他就是了。
其實魯肅之外,吳國還有一個跟夏侯惇更類似的大將軍。
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是也。
除了寵愛跟信任,協調跟交涉能力也是這個頂尖位置很需要的才能啊。
再看夏侯淵傳。
夏侯淵不是夏侯惇的親弟弟,只是同族。
很顯然夏侯淵跟曹操住在同一縣內,更以親兵身分跟隨曹操起兵。
不管曹操是不是姓夏侯,夏侯淵也娶了曹操的妹妹,確實是個外戚。
很多人認為結親表示感情好,我卻總是說,結親只是政治手段。
需要耍這種手段,很顯然夏侯淵跟曹操的交情比不上東尼兄。
夏侯淵在官渡之戰前不算活躍,但戰後卻是曹操軍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
他擔任過兩次太守。
陳留估計是呂布入侵前的太守,潁川則是迎奉天子之後。
官渡之戰時被叫上前線去打,是為督軍校尉。
夏侯淵的實用價值大約在張遼之下,于禁之上一點點。
但戰後他則成為青徐平定指揮官。雖然官渡之戰都沒有提到夏侯淵的戰功,但應該是很有發揮的。
比起夏侯惇,妙才打仗的本事要高得多。這是實打實的本領。
至於後來的活躍,就後面再提。
曹洪跟曹仁都是曹操的堂弟。
曹仁跟夏侯淵相對類似,都是從親兵別部司馬幹起的。
不過曹仁從少年就是個豪爽武勇的傢伙,也是會聚眾滋事的暴走族頭目。
比起夏侯淵,曹仁的指揮能力可是有是先鍛鍊過的。
這支暴走族當年主要在湘南……不對,是淮泗之間活動。
大概就是徐州南部跟袁術勢力一帶。
所以在初平四年,曹操東征徐州之前跟袁術開戰,曹仁頗是活躍。
根本上來說,其實曹仁應該是這個時期加入的,比荀彧還晚,並非元老派。
為什麼我平常都說那些陰結少年的傢伙是流氓是山賊,卻說曹仁是暴走族呢?
不是想換新梗,而是曹仁在曹操軍中主掌騎兵。一直一直。
曹操進攻徐州時,曹仁以騎兵破敵。劉備下汝南時,曹仁也是率騎兵追得劉備滿場飛。
騎兵並不是一個發達的兵種,有一說是東漢還沒有馬鐙,馬術的難度其實相當高。
而馬匹也沒有我們想像的數量這麼多。
世語在幫袁紹軍點兵時記錄:步卒五萬,騎八千。
最接近北方的絕大勢力袁紹軍,連五分之一的騎兵隊都建不起來,更別說其他人了。
甚至整部三國志裡,我們不時可以看到,搶到敵軍幾百匹馬的,都可以算上莫大的戰功。
馬匹的威力或許不比坦克車,但大致上也有吉普車等級的稀有價值。
一般部隊只有軍官才可以搭吉普車的。
作為暴走族特攻隊長,官渡之戰中的曹仁可是忙碌得很。
包括南擊劉備跟截殺袁紹軍糧車,都需要著絕高的機動力。
光榮大概是因為曹仁龜守南郡一年,才在三國無雙裡把他做成神盾型武將。
真實的曹仁應該要像馬超那樣比較靠譜。
事實上就連守南郡,曹仁也發揮過他的機動力優勢,不然他怎麼馳援夷陵的?
比船隻走得還快的步兵隊,我可沒見過。
可惜他碰上了呂蒙。
不說不清楚,一說真相又大了一個白。
呂子明正是汝南人士,早聞你曹子孝夜露死苦大名,出計伏擊,搶了曹仁軍幾百匹馬。
附帶一提,虎豹騎統領曹純,就是曹仁的弟弟。
不過當初沒在暴走族裡頭混過。
當時曹仁已經成年,別置家產。反而是曹純繼承了父親的財產。

曹純並不是一個冷面煞星,事實上他好學問,把家裡弄成了一個遠近知名的學士集散地。
他們老家正是在東漢帶狀士族聚集地上。
魏書更說,曹純是以智慧來駕馭虎豹騎。
咳,對不起又要提一下,張飛是個愛敬君子的武人。
對我又要說這個,現在看起來,虎豹騎是曹仁跟張飛所創。眾騎服從張飛,而張飛敬重曹純。
曹純是虎豹騎的大腦。
是以張飛走後,曹純仍能指揮虎豹騎。
那曹仁咧?
啊曹仁就很忙啊……嚴格說來,應該是曹操對於曹仁也是相當信任。
就個人武力跟機動力的總合,曹仁在戰場上的戰力,是比夏侯惇更佳的。
而曹仁的指揮能力,又比夏侯淵更好。
簡單比擬的話,曹仁的軍事統御力,大概是君主級別的。
像曹仁這種數值,他大可以在淮泗插個旗子當新君主,活得搞不好都比袁術還久。
曹仁在曹操軍成長茁壯後的定位,大致就像吳國的陸遜,還沒被抓回中央當神主牌的時候。
那時陸遜不僅僅是州牧,他最主要的任務是軍區統帥。
隨著三國對立之勢成形,軍區統帥的職務越趨重要。在之前只有公孫瓚當過這種跨州都督,但僅僅是個名號罷了。
最後由簡短的曹洪來做為結尾吧。
曹洪的著名事蹟就是當年曹操被徐榮大敗逃竄時,曹洪的盡心盡力。
先是將馬交給曹操騎乘,又為曹操尋船渡河。後來更是用力募兵幫曹操重新站起來。
募兵這裡可以提一下,曹操跟夏侯惇去找周昕借兵。
曹洪則是回家召集人馬,並且去向揚州刺史陳溫借兵。
曹操本人借到四千,曹洪也募了四五千人馬有。
但曹操的部隊在龍亢就叛變了,曹操差點就死在那邊,只留下五百多人。
曹洪前來會合,護送曹操並且繼續招收部隊。
所以曹操軍回到北方時,大概也是有個六七千人的軍隊了。
在曹操崛起的時期,大概就是曹洪在身邊,夏侯惇在鎮守地方。
曹洪對於曹操不但有救命之恩,更是雪中送炭的好幫手。
後來曹洪的任務主要為執掌禁軍,坐鎮中央。
我們常常感覺曹操在非謀士型最愛夏侯惇,其實曹洪才是曹操軍真正的二把手。
曹操攻,曹洪就留守。曹操留守,曹洪則帶隊出征。
但曹洪的為人除了貪財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記錄了。
你覺得貪財是曹洪性格上的缺點嗎?
更可能是他的處世之道。
戰國時代,秦始皇手下大將名王翦,他有多厲害不用我介紹了吧?
王翦也貪財,他更對這個貪財作出了解釋:「夫秦王怚而不信人。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,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,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?」
簡單說,王翦的意思就是,君臣的關係不能建立在空泛的忠誠上。
你被委以重任,就要提出相應的報酬請求。不然老闆一定會懷疑你是不是有什麼其他的陰謀。
這或許就是身為曹操最信賴的大臣,曹洪所遵循的人生哲學。
原本讀三國志是覺得比起多種版本的史料,三國志一本就完成了設定總集很方便。
但隨著接觸到魏書裡面滿坑滿谷的正港讀書人,才注意到他們的行事跟價值觀,會源自於更早的史料。
這就是人類智慧的累積吧。
覺得直接標題用 親戚麥計較:三曹二夏侯 簡短有力
話說曹彰這個 親生兒子也算戰將級的吧
三國十一 個人常用來打蜀漢 尤其 馬超 趙雲 呵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