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魏國的宮廷之亂】
史前文話
話說三國(第二部完)
5750
0
複製本篇連結
2019-6-28 09:49
但魏國的歷史,其實相當掩蓋了後宮爭亂的部分。
我要說的不是曹丕曹植的爭儲,而是曹丕稱帝之後發生的故事。
曹操可考的配偶多達十五位,子女共三十一人,養子三位。

注意啦,曹操的親血脈基本上曹丕都有讓他們封王,所以後來曹魏的內政我們不太會看到這些人。
由於曹操起兵時就大量任用宗室人員為帥,包括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……等等。
導致曹丕開始的魏朝,軍政中心充滿了這些周邊系宗室重臣。
當宗室重臣穩定朝廷,對誰最不利?
答案很明顯就是外戚。
曹魏的皇后們,某方面來說就是朝廷動亂的根源。
曹操的首席卞皇后就是一個問題人物。
卞皇后有一個特色,就是母儀天下。
曹操撿回來的、或者媽媽過世得早的孩子,全部交由卞皇后養大。
當曹操過世,卞皇后一秒成太后,第一時間就配合陳矯,在朝廷詔令下來之前舉辦曹丕的魏王繼任大典。
而曹丕稱帝之後,卞太后也三番兩次的跑來干涉曹丕對於宗室的執法權。
曹丕跟宗室之間的鬥爭,其真實的面貌可能就是他跟卞太后之間的鬥爭。
卞太后不僅代表著曹魏宗室(含養子),更代表著外戚的崛起。
以至於曹丕後來下詔禁止臣子向太后告狀。並且打壓外戚封侯的權利。
曹操其實也有打壓外戚的心思,畢竟東漢的前車之鑑擺在那。
可怕的是,卞太后活得比曹丕還久。
當孫兒曹叡繼位後,卞太后就又升格成太皇太后了。
而曹叡才當上皇帝不久,他的皇后的老爸就封了列侯,顯然是廢棄掉曹丕原本的詔令。
這背後是否是太皇太后的授意呢?
卞太皇太后的家族得到追封後不久,老太皇太后就過世了。
後宮的掌權者,變為郭女王。(女王是她的表字)
那個,曹叡的媽媽是甄姬,後來因為曹丕寵愛郭女王跟漢獻帝送來的妃子,賜死了甄姬。
郭女王做為正牌皇后,曹叡也只能按照禮法敬為太后。
但這位郭太后的傾向跟卞太皇太后不完全相同。
照陳壽的說法,郭太后並不贊成外戚權力的擴大。而她也沒有為曹丕誕下一兒半女。
所以隨著卞太皇太后的過世,曹叡取回了反外戚集權宗室的力量?
不過裴松之找了不少當代史料,其實紛紛指向曹叡與郭太后之間的不合。
漢晉春秋更直說,曹叡尋隙逼死郭女王太后。
並改換新年號,迎接曹叡獨立紀念日。
這段魏明帝大戰郭太后的時間,得感謝諸葛亮一直來亂,才讓曹叡佔了上風吧。
然而,鬥得贏太后,後宮就天下太平嗎?
皇后跟皇帝,也不會總是一心同體團結力量大的。
曹叡跟父親一樣,也有兩個皇后。元配毛皇后,是阿嬤卞夫人的建議所立。
原本曹叡最疼愛的是虞氏,當虞氏知道自己跟皇后之位失之交臂的時候,還跑去嗆了卞太皇太后。
「你們曹家就是喜歡貧賤的女人,還任用她們那些出身不好的親人擔任內侍,一定會讓這個國家敗亡。」
根本找死……
曹叡並不是不喜歡毛皇后,但或許就因著她跟阿嬤比較親近,讓曹叡很想逃跑。
有一次曹叡跟他的郭愛妃在花園作樂,不敢讓毛皇后知道。誰料到隔天毛后竟主動來問曹叡昨天玩得爽不爽?
曹叡一個見笑轉生氣就把毛后給殺了,之後久未立后,直到他病重時,才下詔以郭愛妃為后、曹芳為太子。
等到曹叡過世,二號郭皇后成了太后。
二號郭太后的立場是什麼?重外戚,反宗室。
高平陵之變在歷史的表面上,其實是二號郭太后跟曹爽之間的決勝點。
好,前情提要大概到這,看起來這些皇后太后有捲入朝廷鬥爭,但是沒什麼太出格的行為?
但你知道嗎?曹丕原本沒有要立曹叡為太子,直到他病逝的前一天。
曹丕本人是受過爭儲之苦的,就像雍正其實很早就決定接班人,曹丕不決定太子又沒有發生政爭,根本奇談。
雖然曹丕的太子之位,不是卞夫人幫他爭取的。
但大權臣曹操過世之時,想要繼任魏王其實沒那麼容易。
很顯然,華歆幫曹丕搞定了朝廷,而卞夫人幫忙搞定了魏國內部。
導致後來曹丕在卞夫人面前完全抬不起頭來。
甚至在這樣的情況下,出現了兩個在曹操時代,完全沒有得到曹操青睞的官員:劉放孫資,成為整個魏朝把持權力最中心的機構「中書省」主持。
是誰?讓劉放孫資站上這樣的高位?
究竟是曹丕,還是卞夫人?
一旦我們把卞夫人跟中書省綁在一起看這段曹魏史,就驚人了。
曹丕原本打算立曹禮為太子,但病重後不能自理。
中書省在卞太后的指示下,改詔立曹叡為太子。
曹叡繼位,中書省與卞太皇太后持續握有實權。
曹叡試圖壯大宗室力量與之抗衡,但太皇太后過世後,郭太后不與中書省為伍。
中書省只好表示願為皇上效勞。
曹魏對外團結抗衡蜀漢,重建聲威與國力。
郭太后過世,曹叡引進新的夫人郭氏,並賜其家族禁軍武官權。
中書省眼睛又亮了,設計讓毛皇后觸怒曹叡,曹叡下令處死毛后。
曹叡選定燕王曹宇為大將軍顧命大臣。
但曹叡病重,不能自理。
中書省與郭夫人互通信息,改詔立郭夫人為后,曹芳為太子,曹爽與司馬懿為顧命大臣。
曹爽本身無才,但也知道宗室傾圮,遂引入何晏夏侯玄等周邊宗室以為抗衡,逐步拔除中書省勢力。
但曹爽原本以為司馬懿會站在他這邊,狼顧之相卻身肩不動的轉過頭去……
中書省勢力被拔,曹氏養子系被誅滅。
司馬家成為奉二號郭太后之名的頭號大勢力。
司馬懿過世,司馬師掌權,進逼郭太后,廢帝。
曹魏不是到這裡名存實亡,從一開始根本就名存實亡。
一直以來大權都在後宮跟中書省的手中。
為什麼陳壽要用暗示的方式來藏,而不是直接在曹丕曹叡的帝王本紀寫出他們也是傀儡皇帝?
因為照這個脈絡來看,司馬懿的大權就一直是空的。這種弱化司馬懿的行為,是晉朝皇室不允許的。
但其實曹丕拚命要打孫權,曹叡興建宗廟,都明顯是要集中皇權的舉動。
也就是他們做為皇帝的權力不足,其實是顯而易見的。
而我們也知道,政務進行在曹丕曹叡的時代也沒受到什麼阻擾。
戰爭前線的掌控率也相當高……可曹丕就碰上了後勤不支援的情況。
他們父子倆所遇到的政治問題,肯定是隱藏版的。
隱藏在皇帝後頭的後宮。
隱藏在前線將軍背後的參謀中心中書省。
甚至我懷疑,陳壽在蒐集魏國史料時看出這些問題,但不敢明說。
所以在吳國史上加重了這件事情。
一個後宮顛覆國家社會的故事。
從漢朝開始一直到晉朝滅亡,沒有改變過。
你可能也會想看